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正文

透过疫情看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培育(三)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6-01 [来源]: [浏览次数]:

在加强党的领导、法治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中打造良性的社会“公共空间”,为“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奠定基础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公共空间开始出现并不断拓展,社会公德存在的现实基础就是社会公共空间。社会公共空间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养成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整体推进。打造新时代的良性“公共空间”,需要党的领导、法治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当国家与民族面临重大公共危机,1998年抗洪抢险、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以及2003年阻击非典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等,举国上下、各界人士,从国家到社会到个人,都能在党的领导下凝聚起来,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的优势。没有党的领导发挥凝聚作用,则会出现“各自为政”、社会“一盘散沙”、个人“六神无主”的状态。

第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公共灾难,单靠社会组织是难以成功的,政府有关部门须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同时需要政府加强法治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还要抓紧出台生物安全法等法律。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已经将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决定草案提交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审议。社会实践经验表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可以取长补短,促进社会成员既有德心又有法行,最终实现法律与道德相得益彰的社会善治。

第三,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填补国家、政府、市场之外的治理空间。在城乡基层开展邻里互助、纠纷调解、平安创建、养老照护、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和基层政府委托事项方面,在引导社会公民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在组织社会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社会组织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社会危机中,大量社会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都自发或自觉地行动起来,许多救急物资是通过社会组织得以发放,许多健康知识是通过社区志愿者得以普及,等等。这些都显示了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公共空间”中不断增长的影响力。

  总之,新时代 “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首先需要夯实“公民道德”培育的经济基础,其次需要在科学精神、规则精神、平等精神基础上培护公民的“共同体意识”,同时还需要在加强党的领导、法治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中打造良性的社会“公共空间”,从而为“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奠定基础,促进社会公民养成健康的社会“公序良俗”,形成以法律规则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精神文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