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016-2017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2016年是学院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学院顺利通过技能型名校建设项目验收。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将紧紧围绕内涵提升和专业建设,以“名校理念全面提升,教学改革整体落地,专业课程有新突破,人才培养有新成果”为目标,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科研能力”“质量监控”等主题,全面实施教学改革与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视数据填报与分析,进行教学自我诊断与改进
根据教育部、教育厅有关教学诊改工作文件精神,做好数据采集工作,重点要做好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各教学部门要通过对实有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找准专业、课程、教学管理、科研、校企合作等方面工作的差距和不足,并拟定调整与改进方案,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要切实依据山东省省级诊改实施方案做好今年的自我诊改工作。
(二)完善各级专业建设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
1.完善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各系专业建设委员会,真正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各系要认真理顺调整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构成,要争取将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纳入专业建设委员会并切实发挥对专业的指导作用,要确保专业建设重大议题提交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处理,要保证两个委员会定期开会制度。
2.以新的高职专业《办法》和《目录》总揽学校专业设置全局,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学院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方向和目标,规划专业布局,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与区域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专业体系,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
做实做细专业调研,确保新设置专业的必需必要和可行性,做好新上专业申报;对现有专业继续调整优化,理顺专业群分布;发挥8个名校建设优势特色专业作用,带动现有专业整体发展。
3.做好2016学年度省、院级特色(品牌)专业的筹划、申报与管理。力争打造1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或专业群,建设2个院级重点专业。通过专业评估,对我院现有的9个院级特色专业和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成果进行验收,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2-3个,提升我院品牌专业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做好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跟踪反馈,并对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研与改革设计。针对我院目前生源复杂的特点(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三年制中职、专本贯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优化。要针对不同来源的学生编制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材施教;要继续推进多元互动学做一体的准员工式2+1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的指导精神,对2个新增专业(会计、电子商务)、4个更名专业(市场营销、审计、汽车车身维修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1个合并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和5个校企合作专业(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增补和修订。
5.努力做好与山东交通学院“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试点工作,保证贯通培养质量,打通人才成长立交桥,着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师互访、课程建设、学术讲座、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并酝酿1-2个专业与有关本科院校开展“3+2”专本对口贯通的申报准备工作。
(三)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完成项目化课改的整体落地
1.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在已建的10门课程中,至少打造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此基础上,再建设8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2017年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评比做准备;
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和特色的、开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各专业要组织教学团队,共同设计和研发特色鲜明、效果好的项目库、课件库、案例库、试题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
2.以项目化课程改革为抓手,纵深推进“6—1.2.1”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
进一步加强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实施落地。专业课教学要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要将项目化课程设计是否落实到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项目化课改必须坚持“六个原则、一个标准、两个设计、一个考核”,使项目化课改在学院深入的扎根开展。
(六个原则:以职业岗位活动调研为前提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原则;以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导向确定课程职业能力目标原则;根据职业能力目标的需求确定知识目标原则;根据岗位工作过程和认识规律构建教学模块,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载体;以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为训练素材,并通过项目教学实现“教、学、做”三者融合的原则。
一个标准:课程标准
两个设计: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
一个考核:建立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体系。)
加强新进教师(包括技校新并入教师)项目化课改培训,组织开展第四轮项目化教学设计测评工作;
继续探索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推进基础课教学改革,促进改革成果的分享交流。
3.建立和规范课程开发机制,与企业深度合作,联合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提升新编教材的质量,争取更多教材入选十三五规划教材。
以新上专业和新调整合并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重点,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编写完成新上专业及调整专业的核心课程标准;
4.组织各类教学比赛,巩固教改成果。本学年,将继续组织微课、信息化教学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并争取在省级比赛中有所突破;
5.加强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要通过重点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工作带动全院各专业形成自身特色,深化校企深度融合。
(四)以教师发展中心为载体,提升18新利luck体育水平
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要把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为教师交流互助的平台、教师培养和名师培育的园地,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1.组织新进教师(包括技校新并入教师)岗前培训和项目化课程改革培训。各系部教学部门要加强对教师项目化教学实施的督查力度,40岁以下教师课堂教学要轮听一遍并选取优秀教师参加教务处组织的全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师参与率及比赛成绩计入教师教学考核和系部教学工作考核;
2.依托省、院级教学名师,举办名师公开课,名师讲座,组织项目化教学研讨活动,推动项目化教改实施;
3.聘请省内外、学院著名教师或教育教学专家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指导和培训;
4、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个专业2-3名,建设一支专业过硬,师德优良的省级以上水平名师。
5.组织学院各专业教师研讨、教学沙龙等活动,促进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
6.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网络教研平台,建设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共享资源,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供条件与帮助。
(五)推进“萍园“卓越行动计划,提升技能水平
1.进一步完善师生技能大赛奖励办法,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使技能大赛训练和参赛、组赛常态化。推进“萍园“卓越行动计划,核心内涵是以绝对优势资源打造卓越的点,带动提升面。
2.各系部要不断开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新思路。各专业要建立各年级参与的技能比赛特训小组,常年训练,积极备赛。积极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和部分中职组)比赛,有项目的专业都要参赛,汽车、电子、营销类专业要力争进入省级一等奖,并入围国家级比赛;其他专业也要树立争一保三的目标;
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师技能大赛,以技能大赛促进教师水平提升和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
(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质量监控的全方位实施
名校建设进入新常态后,以人才质量监控和评估顺利推进为抓手,重新修订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围绕专业建设、项目化课程改革、日常教学秩序、实践教学等方面,质控办将加强日常的督导检查力度,通过教师听课月活动、学期学生发展评价、年度课程体系建设评价和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反馈等活动的开展,重点督导并监控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落实情况、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和学生年度发展情况。
(七)狠抓教研科研,切实提高教师服务社会能力
1.聘请校内外科研专家,组织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和研讨,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2.加大对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等项目的申报、研究和管理工作力度,将学院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办法、各项课题经费资助落到实处;
3.鼓励教师针对学院教学实际,围绕课程、教学资源、教法等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
4.加强与企业联系,争取校企联合进行横向课题研究,并努力实现研究成果在企业生产中的转化,争取在横向课题研究方面有新突破;
5.继续以“汽车新技术研究所”和“电子技术研究所”两个研究所为载体,组建教师技术研发及服务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开展技术服务,提升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
(八)做好校刊院报工作
做好院报、校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充分利用好一报一刊,继续向广大师生宣传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展现校风校貌与师生风彩的同时,要利用好一报一刊,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探讨与研究学院教学改革与运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确保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政策与智力支撑。
(九)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持续加强学风建设
1.严格执行新高职生学籍管理办法,认真落实补考、重修、留级、退学、结业和肄业制度。
2.严格执行修订院系教学管理规范。规范教学督导、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事故认定,实现听课评课专业化、示范课公开课定期化、技能大赛常态化。规范教学档案管理,力求收集齐全、使用便捷。
3.加强考试管理,组织好各级各类考试工作。进一步改革创新考试考核方法,加强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规范终结性考核,逐步增加作业(产品)设计、技能操作、课程设计、专业(技能)竞赛等体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项目的比重。